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君盈配资,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三农”一直是国省考申论的必考话题,考公人不妨按图索骥,结合相关报道深入学习。
农产品消费申论关键词测试
01
根据外观、糖度等指标,该企业将脐橙分为钻石果、铂金果和农夫鲜果,不同品质的果品采取不同的包装,提高品质分级的辨识度,确保每箱脐橙外观、口感和品质高度一致。“比如钻石果直径在70-75毫米之间,甜度大于或等于13级,果肉细腻、饱满多汁,黄金糖酸比平均值达到17.5。”该负责人介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制定水果质量分级标准
02
为保障绿色生产,吴中大力推进碧螺春标准茶园建设,对茶园土壤进行综合检测,制定精确施肥标准,提高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27个茶园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多渠道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编印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手册,让农民识标、懂标、用标。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水平
03
齐齐哈尔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基地,这为烤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上游基础。为了加快“肉食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打造高端食材供应基地,齐齐哈尔先后引进一批养殖企业落户当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促进优质牛肉消费
倡导营养健康消费
04
贵州省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等研究机构完成研究课题44项,贵州省科技厅实施了15个刺梨研究项目,在刺梨功效成分利用、精深加工优化、品质把控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产研结合
05
“以前,家门口的农贸市场环境潮湿阴暗,雨天积水多、卫生条件差,买东西总是‘硬着头皮去’。后来,县里以柳州市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为契机,对市场进行了重新改造。新的鹿寨市场不仅日用品、肉蛋奶、水果种类齐全,每个摊位旁还有电子屏实时显示商品种类和价格。这新市场开了后,我常去转转。”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06
近年来,西安市供销系统不断加强流通网络建设,优化实体零售网点布局,助力改善城乡消费条件,持续推进西安蔬菜直通车惠民工程实现新发展、新突破。西安蔬菜直通车惠民工程去年2月启动以来,已累计发展蔬菜经营网点151个,蔬菜集配中心8个,线上服务平台6个。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07
2019年,确山县淘宝村播基地成立。为了帮助农民主播们快速成长君盈配资,淘宝村播基地的工作人员从注册直播账号、录制注册视频、购买直播设备再到试播和复盘,手把手将学员们送进了直播间。确山县委县政府则拿出了奖励、补贴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全力支持农民主播项目扎实落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培育农民主播
08
近年来,随着“村BA”“村超”等爆火,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了一股“村”字号文体活动举办热潮。比如一些地方复制推广“村BA”“村超”等系列赛事模式,一些地方则深挖做透原有“村晚”“村歌大赛”等主题活动,还有的地方正探索创新“村舞”“村礼”等新IP。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推进农文旅融合
09
李女士掏出手机,对着溯源二维码扫描,只见手机屏幕立即跳转到“食用农产品电子凭证管理小助手”小程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商家上传的电子单据上清晰标明,该摊位出售的猪肉生产单位正是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推动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
10
2024年以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100家山茶油小作坊改造提升行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22.6万元,会同省林业局专题研究山茶油小作坊改造提升涉及的联合验收、名单公示、后续监管等工作,推进茶油生产向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迈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8家山茶油小作坊申报改造提升,经设区市和县级市场监管、林业部门共同验收,通过65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
《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要点、重点、考点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提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推动牛肉主产省开展品质评价,促进优质牛肉消费。
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
支持食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人工淀粉、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研发。
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营养健康的饮品,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
鼓励地方开发手工制作、传统酿制、养生药膳等加工体验项目,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蕴含民俗文化的“伴手礼”产品。
拓宽线下消费渠道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土特产”集中推介等系列庆丰收促消费活动。实施“广告助农”行动。
支持各地农产品经营企业深入对接餐饮等消费细分领域,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
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推动农(集)贸市场、乡镇大集提档升级。
支持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推广“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
发挥电商平台优势
推动优质农产品企业、以棉毛麻丝为主要原料的纺织服装企业与电商平台强化合作,顺应国风国潮,针对年轻主流消费偏好,打造畅销产品,开展首发首秀等活动。
指导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
引导电商平台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引导电商平台提供常态化、成体系的扶农措施,对集中上市的生鲜农产品给予特别扶持。
倡导营养健康消费
推动豆制品、优质豆奶等进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
鼓励各地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
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引导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消费。
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
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宣传各地奶及奶制品、牛肉及其制品等风味特色,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推进农文旅融合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开发农事体验、手工制作、科普研学等项目,带动道地食材销售。
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产业发展,传承农耕技艺,培育打造“农遗良品”。
支持各地举办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村字号”活动,组织美食品鉴、非遗大集、农事体验。
组织非遗促消费活动,支持非遗工坊、旅游景区等场所推出一批非遗产品和体验活动。
打造一批绘画村、风筝村、乐器村等文化艺术村,通过“村艺工坊”等场所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进全链条协同监管
引导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按要求开展仓储保鲜、加工营销、品牌推广等产后环节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农产品营销促销支持力度。
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重点做好保鲜、储运、运输中的防腐剂、被膜剂、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监管。
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完善品控体系。
部门协同强化全链条监管,推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系统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接。
信息综合自(包含但不限于):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新闻联播公众号等
“抄”出申论80+(2026)
【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